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图书馆,
很是想念许久未见的你们,
想念清晨晨读的同学们,你们的朗朗书声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想念每天专升本自习的同学们和各种考证复习的同学们,堆满复习资料的阅览桌充实而生动;
想念来参加游馆会的同学,你们的欢声笑语让我充满了活力;
想念来参加读书分享会的同学们,你们静静聆听的样子因认真而动人;
最最想念的是每天来图书馆借书的同学们,
你们穿梭在书架之间的身影既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又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我带来了前进的动力。
很是期待你们返校归来,有你们的图书馆不再沉沉睡去,有你们的我才是完整的我。
虽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会在你们的关注中继续成长,在你们的鼓励中更加渊博。
最后,要告诉大家,今天是2020年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它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我们学校每年在这个时期也都会组织读书日活动,翻看着历届校读书日活动的照片和文稿,图书馆整理了往届微书评大赛的稿件,做成了“彩色青春”书推,希望远方的你们在家也能够善于阅读勤于思考,保持自律的生活,相信与读书相伴,我们都能更优秀,更丰富,更自信。
第一辑 彩色版
1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
真实还原总书记奋斗的青年时代
以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总书记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对党一以贯之的忠诚热爱
富民强国的抱负和担当
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
76幅珍贵图片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测绘与信息学院 应用1702 蒋煌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不由自主的在想"十五岁的我,那个时候在干嘛?"
1969年,十五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与这片黄土地上的乡亲们打成一片,跟他们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干很多很多平凡的事情。
看到这些,都让我非常感慨,像习近平这种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领袖人物在年少时都如此吃苦耐劳,而我们生活在这么幸福的时代,却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奋发向上。这也让我感到十分羞愧。
常言道:“一滴水中见太阳”。在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才深刻懂得“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一句之精髓。
自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人民都在全面系统的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们青年一代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重大教育意义。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本故事书来看,我们还要从中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清楚认识到,这是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领袖论的生动教材,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者具有重大教育意义。
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来领导的。我一直不懂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成为这三最的,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原来习近平总书记不光只有领导全党全军全国的三最,还有“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呆的时间最长”这种另类的三最精神。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对于我们来说,不光是启迪我们青少年的重要教材,也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党性论的重要教材,更是一本关于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论的权威教材。所以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精髓要义。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有三个统一和三要。
三个统一:1.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七年知青,在最艰苦,在简陋的环境下,也从来没有放弃学习和思考,这就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2.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历史选择与人民选择的统一。这本书鲜活生动的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得到亿万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爱戴,是因为总书记是在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领袖。3.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是实践特质与理论特质的统一。在七年知青岁月中,总书记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与人民群众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他更懂得群众的想法和需求。
三要:1.要准确认识深厚思想根脉。2.要自觉认同精深思想创造。3.要深入了解重大思想特质。
在深刻学习之后,我才知道实践方能出真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更加刻苦,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做一个真正的拥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青少年。
2
《自在独行》是2016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贾平凹。这本书的目的是写给生命的行者,愿他们能懂得孤独的真义,在生活里多一些从容潇洒。
《自由独行》有感
水利与电气学院 水工1651 伍雅敏
前段时间在街道口等朋友,但朋友却迟迟不来。正巧街边有家书店,于是打算进去消磨消磨时间
踏入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映入眼帘。我已经太久没有去过书店了。是啊,如今网络发达,早已习惯了在网络购书,甚至是阅读电子书,似乎早已忘记漫游在书海中美妙的感受了!走到书柜前,我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其中《自在独行》这本书,是我拿得起但却放不下的
贾先生的书,在这之前我并不是很熟悉,也是第一次接触。整本书是以随笔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大物小物。孩童般天真,但又有成年人的敏感孤独。这让我认识到一位洒脱随行,自在独行的一位文学巨匠
《纺车声声》是这本书的开篇,读完我就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心底的情感。漫长十年,看不到未来,没有父亲的生活来源就靠一个没文化的小脚母亲用着纺线养活了整个家!父亲怕拖累写信要和母亲离婚,母亲却咬着牙,大睁着眼跟我们兄妹说:“黄连再苦咱们也能咽下!”这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啊。彼此挂念,同甘共苦的爱情。
父亲终于平反归来,补发了两千块工资,但母亲要求一半交党费,一半给帮助过我们的人。但是按照正常逻辑,苦了那么多年应该改善家人生活。但母亲却没有。在那个时候,两千块并不是小数目,而一位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母亲能做出如此伟大的举动。在那个时候,正是有了像贾母一样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的老百姓的支持,使中国走向改革道路,走向新中国!
贾先生是孤独的,也喜孤独。或许是经历过的太多把一切都看得淡了,才会有:“人生如蝼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乎死忽聚忽散,短短十年,该自在就自在吧,各自完满一生,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了。”的感悟。先生也曾因为得了乙肝,没人再敢串门,再来找麻烦而感到高兴。不如再换种方法说:文人都是孤独的。他们与自说自道自己孤独的人不同,因为孤独并不是受到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和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他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遨游。不过尘世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他需要一种平衡。只有脱颖而出,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那才是真正的孤独。
3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机械与电气学院 工业机器人1804班 邓慧
在高二的时候,我有幸在同学的手中拜读了路遥先生的著作——《平凡的世界》,我瞬间就被黄土高原的莽莽苍苍与荒凉所震撼到。路遥先生把黄土高原古朴的风尚习俗、生活常态都真实而细腻地刻绘出来,在我们眼前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国20世纪中期的农村生活。
我很喜欢路遥先生的出发点,在这平凡而又普通的世界里有着一群不服输,敢于拼搏的人,是他们成就了这不平凡的世界,让我感受到我的父辈祖辈他们所处的艰苦的环境,也让我了解到他们生活的不易,同时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全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少平,孙少平一家的沉降起伏,有着多少的辛酸又有着多少的无奈,但对于这种现象他没有屈服,虽生在农村,学习条件艰苦,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可他并没有放弃,不断的努力,坚持造就了他钢铁一般的意志。当然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青年。小说是从他的求学、成长、奋斗、成熟的经历来进行描写的。孙少平在毕业之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后来回去当老师,在当老师时和田晓霞接触之后,田晓霞为他打开了一扇从未有过的门。可结局晓霞却因为救一个小孩牺牲了。孙少平的不幸代表的不止是他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和他一样处于生活的困难之中,却又不甘于现状的农民青少年们。他的遭遇是一种的无奈与悲剧。
全书非常真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却又高于我们生活。在这平凡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他的幸运与不幸,就像有时的我们很羡慕一个人的生活,可我们不知道是他也有痛苦的时候,例如在整本书中一直很顺利的晓霞,却在最后的一次的意外中牺牲了。也许晓霞的结果对她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因为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如果她还活着,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她能和少平在一起吗?如果不能,也许牺牲才是她最好的归宿。
我们青涩的青春如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高原,坚硬、顽强,不怕风雪严寒。但我们同样期盼着春天。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平凡的世界,洗尽铅华后,一切都将尘埃。
4
《在南极的500天》是一部由李航所著的书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李航是一名南极科考队员,曾经参加我国第31次和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不间断地在南极驻守近500天。2019年李航应邀参加了我校第一季“青春·悦读”读书分享会特别场,现场为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科考经历。
浅评《在南极的五百天》
测绘与信息学院 地信1702班 谢爽
南极有什么?“中山网络会所?”“胜利洗浴中心?”, “有过南极科考的经历之后,世人于我便分成了两类:去过南极的,和没有去过的。” 一位南极科考队员曾用这句话形容南极的经历。本书作者李航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摄影作品讲述南极科考生活,为我们呈现了南极除了壮丽与严寒之外鲜为人知的一面。如果你还没有去过南极,不妨读读这本书,与李航一同走进一个不一样南极。
学地理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国南极科考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出发,次年4月返回,而作者李航因某些原因,在南极度过了近500天时间,在冰雪中度过了两次春节。也正是因为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才有机会给我们呈现更加丰满真实的南极。
刚拿到老师赠予的这本书的时候,我急忙撕下塑封翻开书的扉页,几张明信片一样的东西掉了下来,拾起一看原来是极光的照片,后来才知道就是这张照片同时登在了《Nature》和《Science》上。作者钟爱摄影,南极摄影作品多达十万张,在书中也为许多故事配上了现场照片,所以每一次读起都仿佛身临其境,在品味南极生活的同时也欣赏了精致的美景。 在南极,危险像空气般无处不在:“13级台风”、“通往无尽深渊的冰缝” ……,稍有疏忽便可能让你与冰川同眠。南极意味着艰苦,记得书中讲述到在中山站附近的俄罗斯考察站进步站送来新队员与新鲜补给时,大厨偷偷塞给作者两颗西红柿,握着冻得僵硬的西红柿,回想起上一次吃,还是一年前。回忆拿着番茄的心情,有些像婚礼收到钻戒。
尽管条件艰辛,在人迹罕至的冰原,给大家带来温暖的不只是供暖系统,还有来自亲人、队友、朋友的爱。中山站的WiFi让俄罗斯友人们羡慕不已,所以经常过来“蹭网”。当许久未见的亲人出现在手机屏幕时,壮汉也忍不住流泪。而后俄罗斯友人也慷慨的把他们的桑拿房周日下午的使用权交给中山站,用进步站站长的话说,“It‘s Zhonshantime!”。在孤立无援的南极,朋友之间的关心也显得尤为珍贵。记得文中一次在进步站聚餐,俄罗斯大厨还记得中山站有一名队友未来,特意为其打包了饭菜。
冰层上的春节、虎鲸从你眼前游过、企鹅和海豹在你身旁睡觉等等,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在南极发生,南极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最后,借用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一首诗:
当我听那位博学的天文学家的讲座时,
当那些证明、数据一栏一栏地排列在我眼前时,
当那些表格、图解展现在我眼前要我去加、去减、去测定时,
当我坐在报告厅听着那位天文学家演讲、听着响起一阵阵掌声时,
很快地我竟莫名其妙地厌倦起来,
于是我站了起来悄悄地溜了出去,
在神秘而潮湿的夜风中,一遍又一遍,
静静地仰望星空。
————惠特曼《一堂天文课》
当你置身于广袤的冰原,头顶繁星和极光,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粹。无数语言、照片描述可能抵不过亲身经历的一瞬。品书也是如此,好书也只有你读过才知道。
5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Flowers for Algernon)是200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主要讲述了查理·高登通过手术由弱智变成天才的命运,历经种种心情转折,从而体会到人间的爱与恨,喜悦与孤独的故事。
献给你的一花束——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有感
城市建设学院 动画1801 罗美娟
说来惭愧,初次听闻这本书,竟是从一本极其喜爱的哲学漫画书中得知的。漫画的作者在其作中多次提到这本书,以致我好奇,闲来无事,便找到了这本书来细品一道。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借此将这束花献给想像的那个自己。
轻轻翻开书籍,卷中的世界一点点展现在我眼前:声称能改造智能的科学实验在白老鼠阿尔吉侬身上获得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下一步急需要进行人体的实验,而我们的主人公查理·高登恰好是一个个性和善、学习态度积极的心智障碍者。于是,他成为了这个实验的最佳人选。手术成功后,查理的智商从68跃升为185,然而那些从未有过的情绪和记忆也逐渐浮现。
本书的叙述角度是按主人公的主观思想来写的,以查理“写”的“进步报告”来体现查理手术前后智商的落差:从最开始的错别字连篇,到中间书面的侃侃而谈,到最后不得不接受自己因为实验心智过早退化的结局。
所有的一切,对查理来说,来的快,去的也快,始于三月的春,终于十一月的冬。
古人常说,“不知者无罪”。查理是一个连“进步报告”都能写成“近步抱告”,小时候更是受到来自母亲的绝望和自己妹妹的厌恶,随时忍不住会尿裤子的心智患者。对于很多,他都会“被迫”的忘记,留下美好,简单而又无奈中,给人一丝丝的苦涩和惊讶。人生总要处处充满希望的。他一直想变聪明,也成功实现了,变成最强大脑的时候,他才明白,理解是最大的残酷。
我们也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阿尔吉侬是一只实验成功并且变“匆名”的小白鼠。在我看来,它的出现与发展,也暗示了查理的结局。从初始没有能力的任人摆布,到疯狂、出逃后睡梦中奔跑似的死去。
他们都想得到自己的理想,可是实现后,恍若踏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变了,他们原本美好构建的世界开始崩塌,背叛与疯狂交织,过往撕裂了现在,未知的开始恐惧,逃避后只能直面死亡。终究那一束花,祭奠了旧日,献给了迷惘的自己。